一、原始社会
1、农业始祖;
教民农作
2、农耕格局;南稻北粟
3、耕作方式;刀耕火种
4、土地制度;氏族公社所有
5、手工业发展;以掌握制铜技术
纺织技术已经萌芽,纺织原料是麻、葛和家蚕丝,开始人工育蚕
彩陶和蛋壳黑陶工艺水平较高
二、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
(一)夏朝和商朝
1、夏朝始创王位世袭制
建立;约公元前2070年,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---夏
概念;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,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
评价;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,私有制的发展,阶级对立下的产物,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,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
2、商朝:制度;内服和外服制度
特点;神权和王权相结合;以血缘关系为纽带,实行宗法制
(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)汉字按照甲骨文、大篆、小篆、隶书、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
(二)西周的政治制度
1、西周的分封制;(分配权力的制度)
含义;封邦建国 目的;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
对象;同姓王族、异姓功臣、先代贵族 分封的诸侯国;鲁、齐、燕、宋,晋
主要内容:权利;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
义务;定期朝贡,提供军赋和力役
演变;开始于周武王,破坏于西周后期,崩溃于春秋战国
影响;积极;扩大统治区域,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,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
消极;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消弱
2、西周宗法制(分配权利的原则)
核心;嫡长子继承制。 目的;保证王权的稳定
实质;用父子血缘亲情来维系王权的威严和稳定。
作用:有利于凝聚宗族,防止内部纷争,强化王权,把“国”和“家”密切地结合在一起。
3、西周礼乐制度----维护等级制度,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,有利于统治制度的稳定
(三)夏商西周的经济
夏 | 商 | 西周 | |
农业 | 工具:耒耜、石刀、石镰 原始灌溉技术 |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。 作物:“五谷”(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)。,少量使用青铜农具,懂施肥,畜牧业发达。 种类:猪、牛、羊、马、狗等。种桑养蚕,酿酒 | 实行井田制(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) 作物:“五谷”,少量使用青铜农具,懂施肥 |
手工业 | 有铜器(未用于农业) | 青铜铸造业发达; 玉器加工、纺织业有很大发展发现玉蚕; 出现原始瓷器; 漆器制造已达较高水平 | 青铜铸造业发达;玉器加工、纺织业有很大发展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;漆器制造已达较高水平,大量用于车的制造和装饰 |
商业 | 商朝;出现职业商人 西周;工商食官 | 重视商业和交通运输业,善经商 以贝作为货币,商都是繁荣的商业都市 | 交通比商朝发达,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,道路沿途设有旅舍。 |
三、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
1、政治形势;春秋诸侯争霸、战国兼并战争
春秋时期的改革
背景;①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,封建制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,大量私田出现,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,并采用了新的剥削方式。
②一些诸侯国国君为适应争霸战争需要,重用人才,改革内政。
代表;①齐国管仲改革:实行“相地而衰征”的政策,促使土地由国有转向私有。
②鲁国实行“初税亩”,将公田交给耕者,按亩收税,实际上也是承认土地的私有权。
作用;一方面使诸侯国实力增强;
另一方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,促使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。
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
背景;①经济基础:生产力发展,土地国有制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。
②阶级基础:新兴地主阶级出现(诸侯国的卿大夫、立功将士、大商人)。
③政治基础:新兴地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,发展封建经济,建立地主阶级统治。
④ 思想基础: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,特别是法家思想的传播,为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。
代表;魏国的李悝变法; 楚国的吴起变法;
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变法运动。
性质:封建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制度而进行的改革。
商鞅变法
时间 | 公元前356~前350年,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进行变法 |
内容 | ①政治:为防范人民反抗,加强专制统治,实行“令民为什伍”的连坐法;废分封,行县制。②经济:重农抑商,奖励耕织;统一秦国的度量衡。③废除井田制,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。④军事:奖励军功,按功受爵,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。⑤文化:“燔诗书而明法令” |
作用 | ①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,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,加强了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; ②使秦国逐步强盛,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|
消极 影响 | 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,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 |
2、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
(1)农业;铁制农具的使用,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;
牛耕的推广,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。(农业发达地区)
耕作技术;垄作法
水利的开发;灌溉工具——桔槔;
兴修水利工程——楚国的芍陂,秦国的都江堰(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)、郑国渠。
(2)手工业;民间手工业兴起(家庭手工业;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进入市场)
①冶铸业:冶铁业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;
冶铜;石质工具、铜质工具,战国大量铁制工具
冶钢;春秋有经过淬火的钢件
战国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
②漆器制造方面出现了夹纻技术。
③纺织业、煮盐业和酿酒业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。
④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《考工记》。
(3)商业、城市
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。市场繁荣:商业发达,各地土特产相互交流。
②出现市井的商业区:临淄、邯郸、郢等。
③以青铜为材料铸造货币、铁钱
(4)土地制度;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多种土地所有制
国有土地所有制;君主土地私有制;地主土地私有制;自耕农土地私有制
3、思想文化
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
阶级 | 学派 | 代表 | 思想主张 | 评价 | |
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| 道家 | 老子 春秋 | 政治主张:“无为”,反对采用严刑峻法。 ②哲学思想: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,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是运动的,事物具有对立面,并且相互依存,不断变化 | 其“无为”的主张对缓和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。 | |
庄子 战国 | 发展了老子唯心主义哲学, 齐物、逍遥、天与人不相胜 | 唯心主义哲学观对当时人们 的思想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| |||
儒家
| 孔子 | 政治主张:核心是“仁”“礼” 治国理念;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:“有教无类”创办私学打破了“学在官府”的局面。 伦理观;性相近 | 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, 对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产生影响 | ||
孟子 | 政治;仁政,(治国理念) 民本思想“民贵君轻”; 伦理观;性善论 | 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生产发展,但 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和统治 | |||
新
兴
地
主
阶
级
| 荀子 | 治国理念;强调仁义、王道 民本思想;君舟民水 伦理观;性恶论 天行有常“制天命而用之”, | 其主张具有唯物思想,反映了战国 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,人类对自 然认识、利用和改造能力的增强 | ||
墨家 | 墨翟
| “兼爱”(不分阶级差别); “非攻”“尚贤” ④《墨子》一书记载了许多关 于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知识,反 映了当时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水平 | 是战国初期封建经济初步发展,小生产者队伍不断壮大的反映,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人们和睦相处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以保证生产发展、扩大权利、提高政治地位的思想; | ||
法家 | 韩非子 | ①历史是向前发展的,今必胜古 ,主张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; ②治国“以法为本”“法不阿贵”; ③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 权封建国家 | 法家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建 立封建制度的要求,代表新兴地主 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|
“百家争鸣”出现的背景和影响
(1)背景:经济上,井田制崩溃,封建经济迅速发展,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;政治上,周王室衰微,士大夫崛起;在阶级关系上,“士”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;思想文化上,私学的
兴起,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,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。各种政治力量在争论中,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,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,出现“百家争鸣”
的局面。
(2)影响: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,此后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,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,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起了影响深远的促进作用;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,
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,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4、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、艺术和科技
A.诗歌
(1)《诗经》: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收集了从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;分风、雅、颂三部分;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。
(2)屈原:采用楚国方言,利用南方民歌的形式,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(“楚辞”)。代表作:《离骚》《九章》《九歌》。
B.艺术;绘画;①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;
②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是《妇女凤鸟图》和《御龙图》
C.科技
(1)天文《春秋》中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;
春秋时我国历法已形成固定的系统,战国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《甘石星经》。
(2)司南;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(战国)
(3)物理;《墨经》中有大量物理学知识,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等。关于光学的系统记载被称为“《墨经》光学八条”。
(4)医学;扁鹊创立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四诊法,被奉为“脉学之宗”。
(5)数学;九九乘法口诀、度量衡和算筹计数法(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计数法的国家)
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
(1)生产力的提高,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,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;
(2)社会大变革——奴隶制的崩溃,封建制的确立,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;
(3)社会动荡使思想活跃,百家争鸣,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思想基础;
(4)各国统治者基于战争和社会改革的需要,重用有才之士,在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;
(5)民族融合,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,促进了文化的繁荣;
(6)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夏、商、西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。